回顾 | 云山论书(3):别样春光

作者: 时间:2019年04月01日 浏览人次: 来源:咨询推广部
时间:2019年04月01日 浏览人次:3401 来源:咨询推广部

3月24日下午,春雨绵绵,天气微寒。湿冷的天气并没有磨灭同学们参加云山论书的热情。在广外北校区图书馆一楼的悦读沙龙室,爱读书的小伙伴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以“春·颂”为主题的第三期云山论书活动。


说书:一朝春景胜万千


正值三月,窗外春光烂漫,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春景再美,在不同的人眼中也可能会引发截然不同的体会。本期云山论书迎来了两位主讲人,对于春天,她们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通过她们精彩的讲解,我们感受到西周古人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在反思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春天”的危害。


《诗经》

诗意的古代田园春景图


1554101245834564.jpg

《诗经》主讲人 徐嘉曼


第一位主讲人徐嘉曼同学开篇便向观众们分享了节选自《诗经·豳风·七月》的一段诗歌。她介绍道,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而其中采桑养蚕是春季非常重要的一项农事活动。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到了三月妇女们开始修剪桑枝,她们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寥寥数语,一幅春日养蚕图便跃然纸上。徐嘉曼同学说道:“中国养蚕文化源远流长,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在他们的精心养殖下,蚕宝宝仿佛也成为了一种有灵性的生物。”


1554101306153442.jpg


紧接着,徐嘉曼同学又向我们分享了另外一首更为耳熟能详的诗歌——《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以这首“女子春嫁”诗为载体,嘉曼同学向我们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婚姻观:与封建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思想不同,春秋时期,人们思想开放,追求自由恋爱。少男少女们坠入爱河后,即使家里未安排婚事,也可以先同居。


《寂静的春天》

是什么让春天寂静无声?


1554101380308624.jpg

《寂静的春天》主讲人 陈思琳


另一位主讲人陈思琳同学用她出色的表达能力和扎实的生物知识基础,为我们讲解了《寂静的春天》这本科普读物。她向我们讲述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这一后果。



1554101433433258.jpg


冷战时期,美国政界、商界为经济开发而大量砍伐森林,同时不顾后果地使用DDT等剧毒杀虫剂,甚至在民众中鼓吹“DDT is good for me.”。一如作者蕾切尔·卡逊所言“现在的体制是以长远悲剧的代价来换取近期利益。”这导致了鸟类、鱼类和益虫大量死亡,化学毒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胎儿畸形等疾病的结局。


1554101474254119.jpg


思琳同学呼吁道:“自然的力量远比我们大得多,与其不自量力地设法征服自然,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春天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讨论:各抒己见


1554101529627044.jpg


论书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对两位主讲人都颇有兴趣,现场主持人也对两位主讲人进行了一个小小的采访。


Q:徐嘉曼同学,能说一下你选择带《诗经》来参加这次云山论书的原因吗?


A:我很小便读过《诗经》,但是没有仔细的品读过它。参加这次的云山论书刚好给了我一个重新翻开《诗经》的动力。这一次我深入的研究了一遍《诗经》。翻读的过程中,不由得羡慕古时候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


Q:陈思琳同学,《寂静的春天》中大量的专业生物词汇使得许多读者望而却步,你对这一类的科普读物有什么看法?


A:科普读物的科学性较强,科学知识欠缺的读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这也是许多读者都不喜欢读科普文章的原因。但我认为,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看科普读物的,因为科普读物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科普,是一个了解我们目前生存环境状况的好机会。



评选:一语定乾坤


两位主讲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现场观众经过认真思考后,为自己喜爱的主讲人投上了一票。根据投票结果,我们选出了一名优胜奖。


优胜奖  徐嘉曼 《诗经》



本期云山论书圆满落幕

没能参与到这次活动的同学也不要灰心

下次云山论书

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分享!


15541015743606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