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还在上网课?来看看宋代小朋友们丰富的娱乐生活

作者: 时间:2021年01月15日 浏览人次:

以下文章来源于弘雅书房 ,作者沉鱼意

 

2020年的寒假大概要成为历史上最长的寒假了,可惜很多小朋友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一堆网课压得不知所措。

 

 

 

35F0

 

现在的小朋友们学习压力很大,加上疫情原因也被剥夺了出门嬉戏玩耍的权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历代画家们所喜爱的题材“婴戏图”中,孩子们天真可爱、憨态可掬的样子实在是让人羡慕不已啊。

 


1F1E3



婴戏图页,苏汉臣,绢本设色,18.2cmx22.8cm,天津博物馆, 宋代

 

“婴戏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萌芽,成长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与五代,盛行于两宋,衰落于元明清,属于民俗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时刻,人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比如放鞭炮、闹花灯、放风筝、荡秋千等等,画家们会用画笔记录下这些时刻,把作品张贴于室内,增添欢乐的气氛。

 


FC67


婴戏图,夏葵,绢本设色,25cmx113.7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明代

 

在过节时,孩子们的快乐是最溢于言表的,于是画家们也热衷画孩子们玩乐、嬉闹的场景,许多著名画家都是画这类题材的高手,渐渐这也就形成了一个画科——“婴戏图”。

 

在宋代以前,婴戏图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类别,儿童也不是画面的主体,只是作为成人活动的陪衬。

 

比如在唐代名家周昉下面这幅《戏婴图》(孩子独立玩耍的画作叫做“婴戏图”,有大人陪同的叫做“戏婴图”)中,虽然表现的也是跟儿童有关的题材,但是儿童并没有单独出现在画面当中,还是与大人一起出现。在宋以前,出现在画作中的儿童身边一定会有大人的陪同。

 

 

11541


戏婴图 ,周昉,绢本设色,49.3cmx30.3cm, 唐代

 

到了宋代,纯粹以儿童为题材的绘画日渐成熟起来。

 

黄宾虹在《虹庐画谈》中概括宋画选题之风尚为“一人、二婴、三山、四花、五兽、六神佛。”由此可以看出来,宋代画家在创作时对婴戏题材的偏重。

 

宋代画院画家苏汉臣最擅画婴孩儿的形态和神韵,用色上鲜丽丰富,尽显孩童玩乐的热闹气氛,童趣盎然。

 


 

1FC92



秋庭婴戏图,苏汉臣,纸本设色,25cmx25cm, 宋代

 

《秋庭婴戏图》中,庭园里,一柱太湖石旁,两姊弟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圆凳上、草地上散置着团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玩具。园内芙蓉、雏菊摇曳生姿。这幅画逼真地记载了宋代富足人家孩子的现实生活。

 


2EBB8



小庭婴戏图,佚名(宋),绢本设色,26cm x 25.2cm, 宋代

 

宋代婴戏图多以华贵精致的庭院一角为画面背景,以太湖石为标志性主体物,配以各类珍贵花卉等,形成彰显富贵气度的儿童玩耍环境。

 


2AD4D



婴戏图轴,苏汉臣,纸本设色,58.7cmx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

 

孩童们置身于硕大的太湖石群之中,太湖石的庞大与孩子的娇小形成对比,再配以松树或芭蕉映衬,营造一个雅致安逸的环境。

 

在画面中,太湖石尤为重要,这要归因于当时浓厚的赏石风气。宋代社会全民参与赏石、藏石,以石入画更是流行风尚。

 

画中孩子的装束、服饰、游戏的道具和游戏方式,以及园林的景致都与史料相符。画中恬静、安详、快乐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了宋代富足人家的生活是多么优越。

 


D77B



 《杂技戏孩图》,团扇,绢本设色,纵20.4厘米,横20.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佚名作者《杂技戏孩图》记录的是世俗百姓的市井生活。画家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到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幕。

 

街边,一杂耍艺人一边唱词,一边击节敲鼓,正在施展技艺。两个孩童被艺人吸引,一个痴迷地仰望着卖艺之人,听得入神;一个对艺人身上的道具产生了兴趣,踮起脚,似乎想一探究竟。

 

宋代画家“尚真”、“求实”,所以民俗画流行,也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才能产生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样的鸿篇巨作,再加上宋代经济繁荣,画作也多用于买卖,婴戏图中孩童专注于游戏的神情让人喜爱,人们很容易被这种天真烂漫的形象所感染,这类画种的销量很好,自然也鼓励了创作。



12629


 

扑枣图,佚名,宋代



2B37D


 

长春百子图,苏汉臣,北宋



18A50


 

百子嬉春图页,苏汉臣,北宋


343E9

 

这些婴戏图涵盖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晨课、闹学、下棋、击球、藏谜、歌舞、戏水、捉蝴蝶、拜佛、斗蟋蟀、斗草、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节庆祭拜、追货郎等等,可见当时孩子们的生活可谓是多姿多彩。比起现在小孩子们不是学习就是玩电子产品的生活,不知道丰富了多少。

 

宋朝朝廷非常重视儿童,甚至在京城及各地郡县都设立有幼慈局,专门对被遗弃的儿童进行收养;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给儿童更多自由,而且宋代儿童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经常参与到各类社会和民俗活动当中去。

 

史料有明确记载,绘制过婴戏图的画家有14位,其中宋代宫廷画家有11位;宋代见著录的婴戏图作品为51件,其中属于院体画的有49件;此外宋代还有不少佚名画家创作过婴戏图,从风格上看,这些作品基本属于院体画。



1C1B0


 

某个时间段,众多画家多次创作同一题材,不仅仅是画家个人对此主题有所偏好,而是有着时局的影响和当政者推动的因素,宋当时人数的锐减产生了人口危机,宋朝想通过这些儿童的形象来达到鼓励人们生育的目的。  

 

人口问题从北宋末到南宋都是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婴儿夭亡率较高和生子不举之风的盛行,宋政府推行了许多救助措施。

 

推行政策的过程中,宋政府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图画形式来普及这些救助措施,婴戏图通过表现儿童形象、生活、健康、教育、游戏等内容来行使宣传的目的。



14834


 

货郎图(局部),李嵩,1211年

 

有的婴戏图描绘儿童纠缠货郎,表现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情趣,如李嵩传世的《货郎图》多是描绘孩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欢呼雀跃的样子。

 

也有货郎图中一个妇人带着多个孩童,暗示了宋政府鼓励生育的育儿政策。







 

有的婴戏图在画面中加入传统吉祥符号,如荷花、梅花、葫芦、鱼、鹿等,以谐音象征等手法,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28B05


 

端阳戏婴,苏焯,宋

 

南宋苏焯《端阳戏婴图》中三个男童,红衣孩童左手拿着一只石榴,右手提个蟾蜍,画面蕴含着人们渴望平安,趋吉祥、祛邪恶的内涵。

 

长卷《长春百子图》(苏汉臣)描绘了百名孩童四季嬉戏的场景,画面含有采荷、捉迷藏、扮钟馗等十多个儿童游戏。这幅画带有祝福人们新年快乐、多子多孙等寓意。

 







长春百子图(局部)

 

宋代的《百子图》必须为一百名儿童,表现的内容则是他们健康的形象以及愉悦游戏的场景,虽然这些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和游戏都取材于宋代,但是画面中同时出现百名男童游戏的场景已经超越了现实生活,如此说来,《百子图》也算是突破了写实题材的范畴,是画家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整合记录儿童生活状态,寄托民众美好祝愿的综合长卷。

 

如果说小数量儿童入画是当时的“主流标准”,那么将百名儿童同时入画则是宋婴戏画家的“大胆创新”。



227F9


 

许多画家会在画面中为孩子们佩戴象征吉祥的饰物,比如长命缕、长命锁等等,在宋代长命缕的形式是在五色丝上加上珍珠等装饰物,佩戴这些饰物寄托着希望能够“锁住”孩童的生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强大神明的庇护、平安长大。

 

有的婴戏图反映了宋人对儿童健康、卫生等方面的重视,儿童游戏可以是一种运动,以锻炼体魄,如苏汉臣《蕉阴击球图》中,一少妇和一女童观看两个童子的击球游戏。



1FC92

 

蕉阴击球图页,苏汉臣,北宋

 

《长春百子图卷》中有孩童玩蹴鞠的场面,这些游戏或运动都有相对应的季节,冬季蹴鞠、夏季泛舟。

 

宋代已经有了“洗儿”的习俗,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洗浴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婴戏图让我们得以看到宋代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积极向上的画面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的心态。还能看出宋政府对儿童教育、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关心和重视,反映出宋政府力求增殖人口的目的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