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 / 林纯旺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责编 / 李宛馨、张苑
内容简介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
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 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电影海报
单是看完这则简介,我的脑海里就已经浮现出了滚着沙尘、长袍与土墙的苍凉画面,有一位妇女,蹒跚行走于被小贩拥满的狭窄街道,隐藏在长袍之下的草鞋,在经年的磨损下破旧得厉害,已经难以抵御沙石对足部的袭击。
她将全身裹得严实,仅露出一双夹杂了恐惧、无助与悲悯的眼睛,让人难以想象昔日双眸里的澄净。
如果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我恐怕会先断定她是一位如纸片般脆弱单薄的妇女,她好像有归属,又好像在流离,擦肩而过后,便无法知晓她的死生,更遑论她会否感到幸福。
但就是这样一位妇女,她曾为了生活被迫嫁给粗鲁的中年鞋匠,也因没有达到他的期望而长期遭受拳打脚踢的暴力。
然而,几十年的悲惨生活并没有击溃她,在日复一日的被迫屈从中,她仍然向往自由,仍然拥有豁出性命的韧性。
她确实像纸片般单薄,无法抗拒他人的乱涂乱画,也无法抗拒被岁月揉皱。但是哪怕饱经沧桑,她也没有放弃。她的勇气与坚韧,就像穿透云层的灿烂千阳,照耀在每一寸被黑暗孤寂统治的土地上。
我不由得想起电影《何以为家》中,男孩赞恩的妹妹萨哈,年仅11岁,便被父母以“为了养活家里更多人”的理由许配给了杂货店老板。比起书中的两位女性,萨哈是更加不幸的。
我们很难想象,在过去与现在,有多少这样的女性被他人强行书写命运。
“因为夫妻双方不同的分工形式,决定了身为男性的拉希德作为家长的地位,而玛丽雅姆只是他的附属物,他可以无偿占有她的家务劳动和身体,把她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作为性欲和生育的工具。”
from 寿静心.中国女性文学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这是对许多地区存在的男权话语和父系制度的生动描绘,处于这种压迫之下的妇女,她们争取自由与幸福的道路远比常人崎岖。
但在这些地方,也有许多像玛丽雅姆一样勇敢的女性,不畏道路的曲折艰辛并付出不懈努力。她们是久旱甘霖,也是曙光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