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一叶之秋
责编:杨颖 马超颖
(图片均来自网络)
2020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突如其来的病毒侵袭,阻挡了我们走亲访友,品尝美食的脚步,但疫情在前,重任在肩,你我皆是平凡的肉体,却有不平凡的使命,虽然我们不能外出品尝美食,但是非常时刻,我们却可以在家,捧起汪曾祺的《食事》,跟随汪老的脚步,品一品大江南北的美食,岂不美哉?
烽味中国
吃食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
中华大地,物产储藏丰富,东西南北,美味遍布四方。让我们一起搭乘美食列车,品尝中华美食,探寻中华文化吧!
如果你到北京,一定要先逛逛全聚德,尝尝外焦里嫩咬一片满嘴流油的烤鸭,品一品东来顺,涮涮铜锅碳火儿入口即化的鲜嫩羊肉。门框胡同瑞宾楼,褡裢火烧是珍馐,炒肝爆肚萨其玛,冰糖葫芦大碗茶;
如果你到长沙,可以尝尝火红的口味虾,又香又臭的臭豆腐,甜甜软软的糯米粑粑;
如果你到潮汕,可以品品老妈宫粽球,西天巷蚝烙,Q弹牛肉丸,新兴炒糕,飘香虾米笋......保你望一眼馋三尺,吃一口想三年。
人间烟火
吃是一种享受,一种态度,一种文化
汪曾祺曾说:“一个人的口味嘛,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正义路的汽锅鸡、东月楼的乌鱼锅贴、马家牛肉店的撩青、吉庆祥的火腿月饼,日常中的一饭一菜,从萝卜、豆腐、土豆、四季豆,从各种鱼到各种肉食,从狮子头到东坡肉、火腿、腊肉、手把羊肉;大江南北、四方食事、烟酒糖茶......在汪曾祺的笔下,无论是地方风味、民间特色美食还是家常酒菜,都是美食。他像美食家一样细酌慢品,从一道道美食的历史谈到具体做法以及口感,如话家常,表达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百读不厌。
初读《萝卜》,只觉得萝卜可口,可以通气,细品却又觉得暖胃,更能入心,字里行间不经意抖落的都是动人的人间至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萝卜看似一寻常小菜,在汪曾祺的笔下却有灵性百态,烟火感十足。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凡事不宜苟且,而饮食尤甚。萝卜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就会变成人间至味。在我看来,萝卜是最朴素,最纯洁的。
细品萝卜
人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喜欢汪曾祺笔下的萝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除了生嚼,杨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饭,拌萝卜。”这些文字看似平淡质朴,简单纯粹,却处处弥漫着烟火气息。
“紫罗卜非本地所产,产在泰州。每年秋末,就有泰州人来卖紫罗卜,都是女的,挎一个柳条篮子,沿街叫唤:“紫罗—卜!”“哎—萝卜,赛梨来—辣来换......""吃了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吃萝卜,讲究吃棒打萝卜”不知道这些各地的习惯和方言,汪老是从哪里听来的,写出来像台大戏似的,热热闹闹,各处的萝卜都来露个脸,偶尔还会有南北口味之争,烟火感十足,展现萝卜的灵性百态。
有人写道:“对汪曾祺来说,人生的锅底,童年时就搁好了。无论掷入多少食材,抛进多少佐料,掩不了原味。他的底子,终究是清澈的,明快的,舒畅自如的。”
“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汪曾祺笔下的食物不仅仅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情怀与哲思。
铁凝也说:“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品读《食事》,真是犹如听一个平和有趣、见多识广的老者讲话,他讲得滔滔不绝,你也听得津津有味,抽个时间,翻开《食事》,听汪曾祺这样一个有趣的“文狐”聊聊天吧。
等春来,我们好好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