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与影视(10)|《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 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浏览人次:

174D2



文字、编辑 /  头大的ylx

审核 /  小t

责编 / 马超颖 杨颖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不可能的事原不会发生,

因而不管表面现象如何,

发生的事必然是可能的。

—— 赫尔克里·波洛

 


40F9



写在前面

 

合上书,眼前尽是那个小老头......

 

看完电影,脑海中是那场上帝的审判......



9F34



 

阿婆是爱波洛的,阿婆更爱的是那辆豪华与未知并存的列车......

 

故事梗概


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整年都处于满员状态。但那天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他的包厢里,他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着的。

 

随着紧张气氛逐渐增强,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两个侦破此案的方法……



3D95


 

1974

 

在影史上,1974年的电影虽不及1994年那般耀眼,但也足够为后世铭记。《教父2》横扫全美、摘下小金人,罗伯特·德尼罗将第一代教父塑造地深刻,而第一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更是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和女王盛装出席的首映礼。



5BA8

 


 

这一版的东快相较于后面两版来说,可以算是十分忠于原著的改编,也是几乎所有阿婆粉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表演舞台剧起家的阿尔伯特·芬尼应该是在那个时代最贴近波洛的人,他在电影中将波洛的众多特质表现得惟妙惟肖。



3994



相较于后面几版,这一版可以说是第一部以云集了众多影星的方式拍摄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该片为后来的侦探片所模仿。

 

但在此,还是不得不抱怨一下该版电影的结局处理。虽然原著中并未对波洛作两种推理时的场景有过多的描述,但其实结局是很无奈的,导演为何要拍成喝香槟放愉快的音乐呢?

 

2010

 

1989年年初,英国的ITV出品了一部系列推理探案剧《大侦探波洛》。这部剧在2013年完结,历时二十四年,共出品了十三季,这在欧美电视剧史上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

 

也是ITV,在2010年出了一部迷你剧,就是现在要谈的第二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3E5F

 


曾有影迷说:“如果大卫不是个演员那么他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侦探。”是的,大卫·苏切特完美地将波洛演活了,他就是书中那位比利时侦探,那位有着极度洁癖的小个子老头,那位高智商又极度自恋的正义宣扬者。

 


4C92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波洛的初期案件,但是这部迷你剧对于波洛形象的塑造总让人感觉回到了波洛的垂暮之年。幽默、可爱的那个小老头好像不见了,多的是气氛沉痛、心事重重和老迈的无力感。这一下就让人对这版东快里的波洛感到心疼和无奈。

 

但是该剧导演独树一帜地将切入点从推理转移到了信仰、正义等问题上,无疑是在略显压抑的剧情中,升华了阿婆的作品。为最新一部的东快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7

 

前几天看豆瓣上对于三部《东方快车谋杀案》电影的评分,最新的东快也就是2017年在国内上映的竟然还没到7分。虽然这部肯尼思·布拉纳自导自演的作品一直为人诟病,但不得不说它真的被低估了。

 



87FA




相较于前两版,这版不讨喜的原因或许在于所有演员的表演方式让人感觉在看一出音乐剧或者说舞台剧,换句话说就是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但这也不能怪演员,毕竟导演肯尼思·布拉纳本身就是从莎翁的戏剧舞台中出来的。

 

群星荟萃的电影,肯尼思·布拉纳一看就是想打造成商业片,商业片的后果就是电影被影迷诟病成:“仿佛看了一部加长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的预告片。”



6D22



不过,这部电影在最后展开真相时的场景设计,应该可以说是十分精妙且为人赞赏的。原著中,阿婆设计的十二人共同犯案参照的是美国法官审判过程中的陪审团体系,借用十二人陪审团完成对一个法律无法审判之人的审判。

 

但肯尼思·布拉纳是将这十三人加上列车董事布克共十四人设计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B4C9



 

法律惩戒不了的事,就交给上帝去审判吧。

 

同时,这部电影相较于2010那部东快来说,更为讨喜之处在于影片放大了波洛的幽默和可爱,以及他对初恋的不忘。肯尼思·布拉纳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理性感性兼具的侦探,这使波洛更加真实更加受人喜爱。



最后聊聊

 


54C3


年前,小编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英文原版读完了,又趁着疫情肆虐,在家重温了上面聊的三部电影。

 

众所周知,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以1932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林白之子绑架案”为蓝本的。恰巧在这件事之前,当时著名的东方快车号列车因大雪被迫在土耳其停留了六天。于是,两件事巧妙地结合,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小说。

 

阿婆一直是擅长刻画人物和描摹人物心理的。原著中十三人默契地近乎完美的证词,让人不得不佩服阿婆前后逻辑的连贯。如果没有那张烧焦的纸条,波洛应该就无法发现十三人的共同审判,无法推理出这完美的谋杀。



335C



在这个污浊的尘世,在法律照耀不到或者不想照耀的角落,会有一只无形的手,举起审判的利剑,完成这上帝的审判。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没有!

 


3B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