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阅读(6)|味是故乡浓

作者: 时间:2020年12月31日 浏览人次:

 

174D2

 

文字、编辑 /  头大的ylx

审核 /  小t

责编 / 胡晓明 黄建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缘起

我是幸运的,从小对吃充满兴趣。

 

但我没有梁实秋先生幸运,我没有“舌尝四海香”,但我明白梁先生的“味是故乡浓”。



9777

 

 

梁先生曾说:“虽然饮食是人之大欲,天下有口有同嗜,但烹调而能达到艺术境界,则必须有高度文化做背景。”

 

7DF1

 

诚然,食物,不只是果腹之物,也不只代表着地域文化,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岁月对于故土的集体记忆。品读《雅舍谈吃》,体味到的不仅是背后的中华美食文化,更是我等游子对于故乡记忆的怀念。

 

豆腐

 

奶奶是淮南人,而豆腐是淮南王发明的。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从我记事时起,豆腐好似就是我家饭桌上的熟客。

 

“白似玉板,嫩若凝脂”是世人对淮南八公山豆腐的评价。只记得小时候,奶奶烧制的青菜炖豆腐,那豆腐是先煎后烧,成菜中的豆腐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滋味鲜美。这一菜也是徽菜中少有的清淡之品。

 

65E7

 

梁先生说:“豆腐是我们中国食品中的瑰宝。”在海外留学的人,到唐人街杂碎馆打牙祭少不了要吃一盘烧豆腐,方才有家乡风味。在国外留学数年的梁先生,最喜的豆腐吃法当是凉拌豆腐。买块嫩豆腐,冲洗干净,加上一些葱花,撒些盐,加麻油,就很好吃。



3F8A


 

烧鸭


梁先生出生在北京城,晚年曾自嘲嘴馋,一生未能忘情于诗酒,即使身居台湾,仍对老北京的美味念念不忘。这在《雅舍谈吃》中可是鲜明体现,书中第一辑的第一篇便是烧鸭,梁先生说:“北平烤鸭在北平不叫烤鸭,叫烧鸭,或烧鸭子,口语中加一个子字。”



53CA




《忆京都·填鸭冠寰中》

——严辰(宋)

烂煮登盘肥且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此间亦有呼鸭名,骨瘦如柴空打杀。

 

这是梁先生引用的浙人严辰《忆京都词》中的第五首。词人所描述地正是北平城特有的“填鸭”。

 

3933

 

“填鸭”是特色,也是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特点。通州的师傅抓来野鸭,以高粱及其他饲料揉搓成圆条状填入鸭中。一连填若干天,最后扯出来的鸭子非肥不可。就这肥鸭才最能做出烧鸭的滋味。



775E


 

填好的鸭子送入锅炉,之后的情景便是我们在纪录片中常看到的。

 

“用保温的铅铁桶送来一只才出炉的烧鸭,油淋淋的,烫手热的。

 

附带着他还带来蒸荷叶饼、葱、酱之类。他在席旁小桌上当众片鸭,手艺不错,讲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随后一盘瘦肉,最后是鸭头、鸭尖,大功告成。”——《雅舍谈吃》

 

最后

 

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先生:“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对于吃,梁先生没有如蔡澜一般,一顿饭换8个地方,觉得菜不好吃站起就走,换家重吃。这是世家纨绔的讲究和矫情。

 

对于吃,梁先生是知味知趣又有度量的诙谐和爱。声名在外的馆子能吃,未必上得了台面的家常小菜也能吃,不崇洋媚外,也不盲目觉得中国菜或家乡菜就是世界第一美味。不爱吃就不爱吃,这真是真实又任性的可爱。


 

7DC7

 

 

而梁先生对北平大小馆子如数家珍的记忆,对故乡美食的眷恋和遗憾,也都在书中一一映衬。

 

作为游子,晚年定居台湾,对于北京,梁先生心中只有无限怀念。味至浓时思故乡,即使再不能相见,也不能忘却故乡的味道。



3B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