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希希西卡
责编:李宛馨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挪威。
北大西洋暖流送来大量的水雾,氤氲在群山间久久不散。竖琴奏响空灵的凯尔特人乐章,迎接北欧诸神莅临人间。
游:吕瑟峡湾
吕瑟峡湾位于挪威南部,全长 42 公里。吕瑟峡湾的入口是挪威西海岸的斯塔万格。
挪威的峡湾是不需要指名道姓认证的。在它无比曲折且狭长的海岸线上,无数峡湾鳞次栉比地排列。陆地与海犬牙交错,海水深入陆地,有时如同一条河一样,但与河不同,它没有固定流向,它是海的一部分,是“海的小女儿”。
吕瑟峡湾并没有过人之处,只是因为它位于挪威的南部,无论是气候还是基础设施条件都对游人更加友好,因而成了去到挪威必到的“打卡”地标。
峡湾是挪威的“雾起”。大西洋暖流迎着强劲的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向大陆输送着水汽,浓郁的雾气轻柔又执着地围绕着每一座角峰或楼房。这座被雾起笼罩的狭长半岛,渐渐蒙起一种迷离不清的色彩。
食:snus唇烟
这是一种通过蒸汽消毒未经发酵而不是明火烤烟的烟草。使用时,人们把唇烟放在嘴唇和牙齿之间,通过嘴唇的粘膜吸收尼古丁。它起源于19世纪的瑞典,作为传统烟的替代品在瑞典和挪威之间流行,同时由于因为具有不可避免的对健康的不利因素而被欧盟禁止。
说到“吸烟”,我们总会联想到橙红的火星上袅袅升起烟雾,呛鼻的辛辣味缓慢又高傲地占据每一寸空气,是爱好者的狂欢,又是憎恶者的噩梦。
与之对比,唇烟显得礼貌许多。尼古丁随着唾液一点点进入身体循环,这长达三十分钟的过程是独自的盛宴,烟鬼在自己的世界里迷醉,静悄悄的。周身的雾气不必为他辩解。
乐:Norwegian Wood
曾看到一位冰岛的乐队主唱说,他们只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因为在冰岛再迎合市场的唱片也卖不到两百张。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挪威本土的音乐总显得格外“别致”,或者说是黑暗哥特或者暴力摇滚,让人脑壳发疼。
而恰好,一个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披头士无意中造就了大多数人对挪威的第一印象。
Norwegian Wood,译作“挪威的森林”。清新中涵盖的淡淡忧伤里讲了一个男孩动心陌生女郎,一无所获啼笑皆非的故事。不过披头士的词作经常语义模糊不知所云,不如村上春树的小说对这个曲调的诠释确凿。
书里写到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从青春迷雾中挣脱的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
The Beatles - Yesterday
影:7月22日
烟尘并不总是梦幻缥缈出世,就像冰雪也并不总是洁白无瑕。它同时也可以是戈壁上滚滚黄沙,也可以是爆炸的滚烫热浪里四溅的埃土砾石。生命被带走,希望也随之变得迷茫……人类是否拥有最后一层保障来平衡仇恨和正义?
《7月22日》,又名《挪威7·22爆炸枪击案》,是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的剧情电影,由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拉尔斯·阿兰兹-汉森等出演,2018年年9月5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该电影改编自2011年7月22日,挪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Anders Behring Breivik轰炸奥斯陆政府大楼,造成8人死亡;在郊区以多元文化以及培养未来领导人著称的于特岛上,有计划地屠杀69名无辜青少年。一日之间,77人遇害,超过200多人受伤。案发后,挪威政府挣扎于把握正当程序和治愈之间的平衡。
透过导演的镜头传递,我们能感受到挪威人的那种“冷”,以及与之狐唱枭和的那种极端主义。
挪威人沉溺于情感迁移的麻醉剂里,以打破别人的希望作为解决眼前问题成功的目标。挪威的年轻人是受时代影响最大的关联利益群体之一,在人类惰性的催使下,错误一旦被选择过一次,随之而来的重复的错误就必然导致了畸形的罪恶的诞生。
白雪给人洁白无瑕之感,但雪融化之后留下的依旧是漆黑一片,像极了整个挪威的气质——终年严寒的阴郁和暴戾的漠然。
文:《玩偶之家》易卜生
19世纪下半叶,挪威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了挪威的经济与社会结构,政治斗争加剧,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时期。易卜生是其中的翘楚。
他是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的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也是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的战斗标兵,是破雾的火炬里最明亮的一簇火苗。他勇于宣扬个体的作用,支持个体对支配着每个小城镇、甚至每个家庭的陈旧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抗。
《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它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