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便翻开了《边城》。
一点一点重新认识湘西。
《边城》不过七万字左右,主要情节并不复杂,两兄弟同时追求十四岁少女翠翠,结局却很不如意。
随意打开有关《边城》的评论区,都有读者抒发意难平。有人叹命运无常,马上便有人反驳是翠翠太“作”,从不直说喜欢的是谁。接着便是翠翠爷爷太瞻前顾后、两兄弟也从未向翠翠表露心意这样的争论。讨论了上百条,谁也不能说服谁。
我曾想,读完《边城》,就能得出曾经困扰我许久的“翠翠爱情悲剧”的课后思考题答案。一定有一个必然的答案吧,我这样想着。
也是在看完讨论后才明白,每个人都只是用自己的经历解读《边城》。这样的解读,跟80年前沈从文写下《边城》的初衷,也许相距甚远。
“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沈从文如是言。
由此看来,翠翠被现代人评价为“作”,绝非作者本意。即使如此,这些承载着真实情感的读者评价,却也挖掘了《边城》的更多侧面。
不过,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其实不大重要。解读一事,本就差异化,强行寻找标准与正确,无谓且无趣。
书亦然,湘西亦然。幸好,《边城》一书耐得住细品,每一次读,都能在命运纠葛、风土人情、湘西山水等不同角度,有新的体会。湘西耐得住细品,拨开凤凰古城“商业化”的标签,定睛一看,便是那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底色。
湘西是何模样?不在旁人口中,待自己去亲自认识就好。只是,别人常说的、自己所坚信的,很多时候都并非完全真实,也并非完全必要。我只是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