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由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的柳恒爽老师担任主讲人,一场题为《心理学的无边和有限》的讲座在白云山校区图书馆一楼悦读沙龙室顺利举办。柳恒爽老师致力于心理语言学研究,近三年发表心理语言学领域高水平论文近20篇,她从同学们对于心理学的第一印象入手,在对其逐个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形象而深刻地向同学们展现了心理学的无边和有限。
柳恒爽老师在讲座现场
讲座刚开始,柳恒爽老师就列出了其他人得知她学习心理学后常常提出的四个疑问:你会读心吗?会催眠吗?会解梦吗?会算命吗?并转而向大家提出问题:心理学真的是研究这些的学科吗?
会读心吗?
柳恒爽老师开门见山地表示,在她的心理学学习生涯中,从没有一门课教授如何推测他人想法。学习心理学的人未必会读心。她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运用一些“读心”技巧,但这和心理学学习并无关联。随后她还引用“狼人杀”、“谁是卧底”等游戏的例子,向大家揭示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就在使用“读心”技巧,甚至我们日常的对话交流其实也处处存在“读心”。除此以外,柳教授还从美剧《Lie to me》中为大家整理列出了“真正惊讶的表情不会超过1秒”、“想撇清关系就会回避提到名字”、“撒谎时通常不会使用比喻等修辞”等十种识别谎言的技巧,令现场的同学们觉得有趣又感同身受。
除肉眼辨别外,柳恒爽老师还介绍了许多测谎仪器,其中她着重介绍了测谎仪的工作原理:通过测量脉搏、呼吸和皮肤电的生理参数变化来判断是否撒谎。在使用测谎仪测谎的过程中,被测者会先被问“是否”型中性问题,得到生理基线,随后再被问到案情有关的重要问题,其中还会穿插一些假造问题以放松警惕。但柳教授也强调,测谎仪的准确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它不能作为判定是否犯罪的根据,只能作为参照。
柳恒爽老师在讲座现场
会催眠吗?
柳恒爽老师表示,在学习心理学的人中,催眠师可谓少之又少。催眠要求被催眠者的注意力极度集中,比如通过钟摆将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她用“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实验让同学们亲自参与,以求更深刻的体验。同时她指出,不同人被催眠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想象力强、依赖性强、批判性弱和独立性弱的人更容易被催眠,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这三个群体中,最容易被催眠的是青少年,最难被催眠的是成人。柳恒爽老师还以“意念减肥法”为例,表示催眠不一定非要依靠他人,还有一种催眠是“自我催眠”,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她随后对于各级别的催眠深度以及催眠状态进行了详细介绍。讲述了进入催眠状态的相关原因条件,并且展示了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脑波状态,解释了“说梦话”、“梦游”等行为现象的原因。
会解梦吗?
柳恒爽老师就此问题提到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并强调了弗洛伊德对于心理学的重要性。而关于“说梦话”、“梦游”、“清醒梦”和“鬼压床”这样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行为现象,她也给出了相应的科学解释。她还详细介绍了睡眠周期的组成以及时间长度,说明了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就是人们做梦的时间段,并表示梦的持续时间实际与人所感受的时间一致。
会算命吗
柳恒爽老师用《周易》和塔罗牌的例子,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与之有一定类似性的两种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与主题统觉测验。随后她提及近年话题度很高的MBTI职业测试,详细介绍了它的由来以及其中的人格维度划分。最后她将这些方法集中对比,展现了它们的共通之处。柳恒爽老师也强调我们要警惕巴纳姆效应,即选择性注意那些与自己相符的描述。
在讲座的最后,柳恒爽老师表示,从读心到算命,人们对于心理学的想象是无边的,但经过真正了解后,我们又知道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这似乎让它显得无趣了许多,但她告诉同学们,心理学没有教她读心,却教会她剖析自我;没有教她催眠,却教会她及时舒压;没有教她解梦,却教会她敢于做梦;没有教她算命,却教会她把握命运。这不仅是她对于自己心理学学习生涯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同学们的期望与祝愿。
延伸话题:阅读疗法
在这一话题结束后,正在从事阅读疗法研究的我校白云山校区图书馆馆员戈维丽老师还结合前面的主题,为同学们普及了“阅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历史渊源等知识。而后她就几个更加具体的案例,展示阅读疗法为各类情感问题提供的“药方”,强调先阅读能够引发共鸣、可读性强的书籍,再一步步向专业书籍靠拢。最后,她为同学们在校园阶段较可能面临的求学、求职、求“偶”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推荐书目,并着重介绍了求学类书目里的书籍。
戈维丽老师在讲座现场
在这几个小时的交流中,两位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心理学的海洋里遨游,不仅领略了相关学科知识,解答了心中困惑,更学会了联系生活,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工具帮助自己,帮助他人。本次讲座还通过“广外图书馆”微信视频号进行同步直播,在线上也收获到读者们的喜爱和良好反馈。
讲座合影
讲座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