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悦读沙龙(21)傅志毅: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与交融

作者: 时间:2018年05月24日 浏览人次: 来源:杨颖

时间:2018年05月24日  浏览人次:6028 来源:杨颖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均有着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东西方园林设计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是如何发展的?5月23日上午,广外图书馆悦读沙龙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公共艺术部主任傅志毅为读者做了题为:“‘顺应自然’VS‘征服自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与交融”的专题讲座。

图片1.png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开始,傅志毅结合苏州网师园、留园、凡尔赛宫苑和欧美现代园林等案例,详细介绍了园林、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学、景观和景观设计等基础概念。他指出构成园林实体的四大要素地形、水、植物和建筑。“地形是园林中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水景是园林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情感体验,增加园林环境的活力和乐趣;园林中的植物亦可起到改善环境、构成空间,作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等用途;园林建中在园林设计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使用和造景的双重作用。这四大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园林景观,构成园林空间。”

        提到中西方园林迥异的艺术风格,不得不追溯到中西园林艺术的哲学渊源。傅志毅用“顺应自然”和“征服自然”8个字,对此做出了简单的概括。他解释道,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迥别,归根结底是由于两大地区人们所信奉的哲学观念不同,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园林艺术的不同审美要求。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观,在线条中崇奉曲线,认为自然界是没有直线的,只有曲线才能反映自然界的不规则性,因而视曲线为美,视直线为丑。中国园林好似一首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颂赞诗。而西方人信奉“天人对立,改造自然”的哲学观,在线条中崇奉直线,认为直线代表着人的意志,能以一种最小的代价和最直接的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因而视直线和几何形为美,西方园林好似一篇天人分立、征服自然的宣言书。此外,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迥然不同,还与当时中西方的社会政治实情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片2.png

中西园林艺术特点比较

        中西方园林由发生、发展到成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形成了多个派别,有中国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自然风致园林等等,但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彼此孤立而行,特别是17世纪后期,随着中西方交往的日益增多,双方的园林艺术也进行着相互的交流与融合。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对西方的造园艺术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英国和法国掀起仿效中国园林之风,欧洲大陆其他各国也紧随其后,如德国的威廉阜花园、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德劳特宁尔摩,波兰国王奥古斯都在华沙的拉真克御园、意大利额布尔基斯庄园都深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在中国园林“跨出”国门影响着西方园林的同时,在16世纪至17世纪,中国园林同样也受到了法国“勒洛特”式园林的影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澳门、广州、扬州、安庆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仿西式的园林。而北京的圆明园则是中国仿西式园林建筑中的集大成者,成为中国园林吸收西方园林风格,致力创新变革的一个最好的证明。

        中西方园林各具特色,又不断寻求艺术上的融合,傅志毅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在座的读者了解了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发展和变化,也为进一步鉴赏中西方园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