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4月26日 浏览人次:5693 来源:咨询推广部
六小龄童在《西游记》中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为几代人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多年来,六小龄童一直奔忙于世界各地,致力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大力传播和弘扬“西游文化”。4月20日晚,六小龄童作客广外图书馆悦读讲堂,与大家分享了“苦练七十二变 笑对八十一难”的西游文化。
六小龄童现场表演
“俺老孙来也!”六小龄童开场的一句台词勾起现场观众对“美猴王”的记忆,瞬间带动了现场的气氛,讲座现场1200多名观众沸腾起来,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副校长焦方太出席活动并致辞。
现场座无虚席
洋学生眼中的“美猴王”
来自泰国的美珍,是广外留学生学院研一的学生。初中的时候她就看过央视版的《西游记》,虽然泰国也有泰国版的“美猴王”(哈奴曼),但她觉得中国美猴王的扮相会更加俊美。谈及中泰两国“美猴王”,美珍觉得哈奴曼一半是神,一半是人;孙悟空一半是神,一半是猴,“是从猴子变成的神”。时至今日,在泰国,还会有当地人把哈奴曼和孙悟空进行比较,看谁更厉害。
越南留学生(左)泰国留学生(右)
在越南刚刚有彩色电视机的时候,《西游记》的播出,瞬间红遍了大街小巷,来自广外留学生学院的越南同学嘉怡,是从小看着《西游记》的电视剧长大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们也会让他们写相关的作文。对她来说,《西游记》是她最为深刻的童年回忆。在她眼中,美猴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善恶分明的大英雄。出于对美猴王的喜爱,她还特地借了《西游记》中文版的原著来读。
猴王精神走向世界
在讲座中,六小龄童讲述了拍摄中的艰辛,《西游记》前25集的拍摄历经6年,其中不易常人难以体会。每集电视剧都按照电影的标准去拍。为了拍出西游之路的无限风光,剧组选择中国最好的风景区;为了体验角色,也曾当和尚、做道士,四处拜师;“一身之戏在与脸”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在当时的条件下,“贴脸”对演员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平均三天脸上都能掉一层皮;孙悟空在拍戏中上天入地,烟熏火燎、捆绑、悬吊、翻滚等高难度武打动作全是由自己完成……
六小龄童坦言,虽然困难重重,但在这个过程却部觉得辛苦,因为这是整个团队用生命倾心付出、精心打磨的一部经典。
“拍摄要忠于原著慎于翻新”
说起当年拍摄《西游记》时,导演所遵循的八个字就是: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无论你怎么变,要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改,西游记的魂和孙悟空的精髓是不能改的,精神不能变,这是底线。”章金莱认为,孙悟空是被国外视为中国文化的图腾,中华民族标志性的人物,但却在某些作品中被塑造成一个情圣,开始谈情说爱,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章金莱用一位影迷的话总结了自己对改编名著的看法:“中华民族五千年不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希望给美猴王留下一片情感的净土。”
读者提前一个多小时排队进场
本次讲座由图书馆主办,系图书馆“4.23读书日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祝大家的生活因阅读而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