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图书馆的传统栏目“真人图书馆”邀请到了彭科明老师,为读者们带来了关于“职业同传译员养成”的精彩分享。活动在北校区图书馆一楼悦读沙龙室成功举行。
彭科明毕业于广外,是同学们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兄”,他目前就职于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还是国家人事部CATTI一级口译员,广东省译协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他介绍了一路以来自己的求学经历,在起点并不是特别理想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勤奋的练习,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彭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职业同传的素养、学习同传的方法、译员职业发展等几个部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的讲座。
讲座现场
做好职业同传应具备哪些素养?
职业译员应当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首先,良好的双语转换能力是基础。其次,语种的文化背景和强大的知识储备也是同传译员的必备素养。没有了文化背景的支撑,翻译出来的文字也只会是味同嚼蜡的机械对应。对此,彭老师认为多读书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阅读培养不仅是为了翻译时的“professionalism”,同时也帮助我们不断增强知识储备,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中灵活处理、随机应变,进而保证自己的翻译质量,从容地完成翻译任务。
同传学习路上应着重哪些方法?
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说过“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好的方法和完善的体系会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彭老师向我们详尽介绍了同声传译的一些学习方法。
吉尔负荷模式(Gile’s Effort Model):是目前口译学习者练习的理论依据,能指导我们口译训练的各个流程。但彭老师也提醒大家,这一方法培养的是一边听一边分析的习惯,而不应停留在口译的笔记符号上,千万不要被花花绿绿的笔记带入“假努力”的陷阱。
影子阅读(Shadowing):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录音,以比原文慢一到两个单词的速度跟读,从而练习听力口语以及注意力分配。可以在能力提高后加入人为干扰,从而实现能力的再次飞升。
概述(Summary):采用难度适中的材料,不记笔记,用简练的话语将材料的中心意义提炼出来。
重述(Retelling):尽可能用原文语句复述材料,目的是帮助练习一边听、一边理解和同步记忆的能力。
回译训练(Back-translation):使用同一篇双语材料,英译中之后,然后再进行中译英的训练,对比原文与自己的译文,找出差距,在对比中求发展,在对比中攒语料。
视译(Sight Interpreting):看着文本立刻口头翻译,比如一条新闻,一张宣传页,任何方向的材料对学习都是有益的。
译员的多种职业路径建议?
译员作为高质量人才,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以自己身边的人为例,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译员职业发展的几个方向:如自由译员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图书出版以及文化传播方向可以搭乘新时代文化的发展快车、外交部与领事馆的工作稳定且充满惊喜、进入大厂也许会提前实现财富自由、继续进修可在专业领域上无止境深耕……总而言之,译员这一职业大有可为。
答疑解惑
在提问环节,有读者针对“复述(retelling)”的学习方法提出了疑惑:对原文的印象会不会导致能力无法进步?积累词汇的过程是否只能学到表达?彭老师的回答引用了二语习得学者克拉申(Krashen)的观点,“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和必要点”,认为语言需要大量的输入,这样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因此,复述练习时回忆原文不是问题,复述(retelling)重点在于累积,在于将读到的语料变成自己的知识,在于内化更多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词汇。我们学习的同时要学会给自己把脉,可以每个月定期去找老师纠正自己的发音和其他学习成果,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进步。
彭老师亲切幽默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同学们在讲座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他鼓励大家,优秀的口译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所能成就,成长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错过这次讲座的同学也请不要失望,11月3日,彭老师会在知识城校区再次开展讲座,深入介绍职业同传译员的方方面面,届时仍将在广外图书馆的抖音号上直播。希望同学们抓住机会,踊跃提前报名,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同时也期待着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同学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和彭老师一样优秀的译员!
推荐图书:
《实用翻译教程》
作者:刘季春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H31/L415.75
《英汉对比研究》
作者:连淑能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H315.9/L484.1-2
《DK百科》系列丛书
作者:英国DK出版社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馆藏情况:有馆藏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牛津大学出版社
馆藏情况:有馆藏